中國是茶葉的故鄉,中國的名茶大多產自長江流域,盛產名茶的湖北是中國最早種植茶葉的區域之一。西方人視茶葉為「黃金」,國外市場需求巨大,「萬裏茶道」因此興起,也就是17世紀至20世紀初期,從中國湖北到中俄邊境,又從莫斯科、聖彼得堡到歐洲其他城市,長達14000公裏的茶葉貿易路線,形成了繼「絲綢之路」之後又一條重要的國際商道。武漢的茶葉貿易是長江流域茶文化的華彩名章,充分顯示了長江文化開放、包容的特質,對於武漢商業文明的升華、城市形態的進化,乃至對武漢的工業化、現代化、國際化,都具有突出的促進作用,對今後發展的啟示意義重大,我們應當深入研究和傳承。在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漢口就成為了內地最大的茶葉貿易口岸,據江漢關的海關報告記載,經由漢口港出口的茶葉,占到全國茶葉出口量的60%,時間長達60年之久,全盛時期甚至高達80%。武漢茶葉貿易起步早,我國湖北、湖南地區以及東南、西南地區的茶葉都在漢口匯集中轉。在很長一段時間,茶葉貿易是漢口經濟的主要支撐,稅收的主要來源。1861年漢口開埠之後,漢口更是快速由轉運港口向茶葉製儲貿易重鎮延伸,獲得了「東方茶港」的美譽。位於湖北省鹹寧市的羊樓洞是亞歐萬裏茶道的重要起點之一。清鹹豐三年,太平軍占領南京,武夷山茶路中斷,羊樓洞成為最重要、最興盛的萬裏茶道源頭。19世紀70至80年代是羊樓洞茶業鼎盛期,先後有俄、英等外商和晉商、粵商及湖北本省商人在此投資經營茶莊200餘家。此後,羊樓洞成為茶葉收購、加工、銷售的集散地,不足一平方公裏的古鎮人口超過四萬人,有「小漢口」之稱。羊樓洞作為茶馬古道的起點、歐亞萬裏茶道的源頭,在中國茶業發展歷史上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百年前,萬裏茶道沿途的國家以羊樓洞青磚茶理解中國茶;百年後,隨著一帶一路的發展,羊樓洞已然成為一張新時代的靚麗名片。然而,傳統茶文化又如何成功發展成今日國際知名的名茶技藝,又如何結合創意文化發展成世界知名文創品牌及打造富有中國特色的文旅產業呢?
第一天
香港高鐵站出發
武漢吉慶街
第二天
漢口俄商近代建築群、大智門火車站、巴公房子
江漢關大樓、江漢關博物館
第三天
羊樓洞
零點藝術農場
第四天
荊州職業技術學院
第五天
中歐班列,武漢管控區
第六天
武漢大學
東湖風景區、綠道遊覽
第七天
武漢航海職業技術學院
高鐵返港
*合資格參加者應符合以下條件
(i) 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 (綜援) 的青年 ;或
(ii) 領取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 學生資助處 下「學校書簿津貼計劃」全額資助或經入息審查的資助計劃全額學費資助3 的學生。
We use cookies to analyze website traffic and optimize your website experience. By accepting our use of cookies, your data will be aggregated with all other user data.